家长心得:对美国高中申请择校的建议

家长心得:对美国高中申请择校的建议

2015-12-24 11:02:08阅读:62

   美国留学高中申请建议一、关于寄宿与走读

  不要太关注排名,要了解,但不要注重,排名一定有道理,不过不能局限于排名。美国寄宿学校仅有300所不到,一般比较小。我去过一所非常好的寄宿学校,由于寄宿学校一般比较小,因此课程会比较少。而走读学校达到上万所,大校不少,大校的好处是:资源也会比较多,课程多选择余地较大,对学术好的或不太好的学生均有余地,特别AP多,是非常实惠的,对学业好的学生最是有发挥余地,并且还可以直接大量节省大学费用,当然有些寄宿学校AP也非常多。(选AP也要根据孩子自己的能力来,不要硬逼孩子上AP,毕竟孩子是在上完普通课之后学有余力才能上的,要体会孩子在高中阶段上大学课程的艰辛程度,特别是文科AP特别的耗时间。听说一个韩国孩子在十一年级修美国历史等两门AP时,严重时一个星期只能睡十多个小时,当然这是学霸级的孩子)。

  同时走读学校对孩子的锻炼机会非常多,这个都知道就不多说。在学习上,除了寄宿牛校,走读学校中有非常多的学校成绩远超寄宿学校。可以这么说,学业成绩好的孩子去了一些寄宿学校可能会因为课程简单、AP少而面临轻松到无课可上的状况,只能自己做研究了。而寄宿学校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们有充足的寄宿管理经验,家长省心,特别是牛校,人文环境是别的学校没有的,这个大家都懂的。

  美国高中申请建议二、关于选择学校

  我认为要遵循地区排名的原则。试想一下,大家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学校在全国排名多少,在本地排名多少。比如我们浙江的孩子不可能去追求人大附中这个全国第一的,而且也不会去追求杭二中这个省第一的,杭外某某大领导女儿读的学校也不会去追求,更不会去衡水中学,我想大家也一样,选高中主要就是希望本县市或地区的重点高中,北京有好学校,各地同样有强校。美国也一样,各地区都有名校,全国那么多州就象我们国家那么多省,而且美国的教育非常平均,哪里好哪里不好除了热门与不热门或东北部更有名外,真的很难区分,这是美国招生官说的。所以我的观点是只要本地区(最好是州)优秀的学校都是可以的,象我们省前几名或者地区大市前一二名都是好学校,美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同样不遗余力,所以不用怀疑美国当地家庭的选择。

  本地区(州)最好的学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每年大学都会组织到各地去进行招生咨询会,一个地方一般只能选择一个学校为中心,其他学校的孩子都到这个学校里来集中咨询,而这学校就会有这个优势,成为这个地方各学校的中心。当然一些寄宿牛校会组织孩子去大学进行校园咨询之类的。总之,美国学校对升学比中国的热心程度差不到那去,都是用足功夫的。

  美国高中申请建议三、关于学校的位置

  建议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最好的学校之一,比如某个四百万人口的城市比如达拉斯中最好的学校就一定不错。为什么要选大城市。美国很多牛校在乡下,小地方,这个不影响教学,但我们除了知道那些牛校,其他的学校我们没法甄别,而大城市中的好学校容易了解。这是甄别学校的一个捷径。同时,大城市会有很多小地方没有的机会,比如我同学女儿在悉尼,伊利莎白女王来的时候到了悉尼,她去参加了,而女王一般不会去乡下小地方,这种机会太难得了。教皇也是。我们儿子他上几周去参加一个教堂的什么节的开幕音乐义演,最后发现义演的起码都是州里著名的音乐家,发起的是二十年前南非来美读音乐博士的音乐家。一个初学者和他们同台演出而且互有联系,在小地方是很困难或者几乎不可能的。另外比如达芬奇画展、公牛队比赛、州立图书馆等等等等,可以想像的。这个经历平时不注意,但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还有另外一点,大城市交通方便,看孩子也便利,是吧?很多大城市应该都有唐人街,比如纽约叫唐人街、费城叫华埠,即使没有唐人街,也都会有中国超市和大型的中国餐厅,比如北卡的罗利,中国餐厅的味道特别的地道。想吃个中国餐或买些中国调味品之类的,特别方便。小地方可就不一定的了,似乎中国人都喜欢在大城市。不过小地方可以尽情过美国式的生活,也不错。

  唐人街——让孩子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美国高中申请建议四、大家想到但是必须要回避的

  同一个学校一起的中国孩子特别是学业一般的孩子不能多。寄宿牛校好就好在牛娃在一起的学习环境和高水平。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往往是坏的影响比好的影响大,除非这些孩子都是非常懂事非常阳光的,会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不过这个概率会比较小。这是有教训的,我同学的女儿和她同学分开两年,差距就拉很大了。这个切记。其实这方面有点两难,既要有几个孩子相互照应,以免孤独,又要不相互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高中申请建议五、关于寄宿与住家问题

  去美高就避免不了这个问题。美高留学的孩子大约有五种住宿方式(就我接触而言的哈,可能不对,大家自己看看就好):一是寄宿学校,二是住家,完全由住家管理;三是中介或专门机构租用房屋或自有房屋集中住宿管理;四是介于二、三之间的,住在住家,但由专门机构人员接送及管理;五是比较极端的,孩子自己租住,自己管理,这一类在韩国孩子中不少。当然陪读就不说了。

  寄宿学校因为学校的管理经验而让家长最省心。不过好的寄宿学校的牛娃多,所以学习环境会很放心,但一些不是那么好的寄宿学校由于孩子可能自觉性不太够或者各种原因,孩子之间会有负影响,一个实际例子是在留学澳大利亚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和一群国内去的孩子一个学校,可能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几乎都粘在一起,两年后,英文进步也不大,成绩也不理想,远没有在国内时的上进心了,最后聊起大学的打算时,因为成绩不理想,自己也没什么目标了,只能说只要能够怎么怎么就行了之类的想法了。看来寄宿学校生活上和安全上的担心会少很多,但孩子结伴也就是学校小环境还是很重要。我觉得寄宿学校比较适合学霸一级的或者对处理人际关系弱又不想麻烦的孩子,可以把心思一心都花在学业上,不用费心去处理与住家关系等方面,这个就不多说了。

  第二类重点要说的是住家的方式,这也是一个主要的方式,反正在网络上或家长群中对这个方式讨论最多分歧最多也是最担心的了,其实一句话,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反面例子一大堆。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先想一下,孩子出去后什么东西要自己干,什么东西不要自己干:衣服袜子要自己洗吧?自己的卫生间要自己收拾吧?房间要打扫吧?不打扫会乱成一滩糊涂的哈,臭袜子乱扔房间里气味会很重的吧,长期不洗澡、不洗衣身上会有臭气吧,会很邋遢吧,洗澡就会把卫生间搞乱啊,要不要自己收拾啊,头发要经常剪吧,特别女孩子,内衣裤乱丢总不好吧。人家一推门,哇,房间和垃圾堆一样,如果这样一个人住在各位的家里怎么样?拜托了,趁早送走得了。另外因为和别人住一起,即使和爹妈住一起,出门进门总要打个招呼吧,人家帮您做饭您总要表示一下客气吧。其实孩子出门和我们当年出去读大学一样,背井离乡什么都要靠自己了干了(当然钱多多的家庭除外,可以请保姆,那也不用看这个了。这个主要还是给付不起保姆费的家长看的)。如果大家同意这些,那接着往下看。

  就我的认识来说,这是由中美之间家庭的情况不同造成的,现在中国都是独生子,在国内时家长们都挺娇生惯养的。特别是能让孩子出国读书的家庭,经济条件应该都是不错的,孩子成绩也是优秀的(特殊的除外),在国内时家长巴不得孩子认真读书,学校里学业竞争又这么激烈,家里哪里还要他们孩子们干什么活,就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到考上高中之后还是碗从来没先过一个、地没拖过一把,更别说去洗臭袜子了,洗衣桶里手都没伸进去过一把。进入高中以后,第一个星期还会洗一下袜子,第二个星期开始,学业重得气都透不过,哪里还有时间干这个,所以周末接回家时连带接一大包脏衣袜。这个大家都有体会吧。

  而美国孩子在家里,一家三四个孩子是标准家庭,每个家庭都让孩子自己干活,这个我们各位家长小时候不是独生子女的基本都有印象哈,特别妈妈们都还要帮家里干活的哈。美国家庭接受孩子过去,有的是因为他们喜欢帮助别人的习惯,有的也是为了钱,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和谁过不去的,只是因为一些他们不能忍受的事才会导致孩子和住家的冲突,而其中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越是负责任的住家出现的问题反而多。当然有的住家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经验和方法,就不太会有冲突,我们孩子的住家就非常棒,可能他们教育多个孩子积累了经验了。

  美国寄宿——让快乐主导家庭生活

  其实大家要知道一个真实的东西是,因为国内家长和国外住家在孩子的生活上是不一样的,毕竟人家不可能跟父母一样什么都干,人家只是把房子让您住,帮您管一下孩子,孩子没有适应这种转变,住家和孩子之间存在问题是非常普遍的,但严重的不是那么多,有一个例子是,某孩子什么都没问题,只是喜欢玩游戏,经常通宵,玩到早上五点睡一下,七点起床去上学,长久下去跟住家就有隔阂了,后来同学一起去另一住家玩,觉得那里不会管他,就换了住家。另一个例子是说某孩子晚上上网都很迟,可能什么的原因,晚上十一、二点钟可能上不了网什么的,就去敲住家的房门之类的,这些小事都会导致问题的发生。综合一切,所以我的观点是孩子要学会自己该干的事,不干不该干的事,该有的礼貌,那么和住家的关系不会差到哪里。

  所以凡事还得从自己这边先找一下原因。当然不同意我这个观点的家长不用同意,直接飘过。我认为,住家这种方式比较能体验美国真实的生活,适合自立能力强,环境适应快,又比较喜欢或者说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沟通和交流能力锻炼的孩子,特别强调的是自立能力强。当然女孩子我还是建议寄宿最好,毕竟住家方式可能不是很方便,而且找一个合适的住家也是比较难,而且女孩子体验美国生活的必要性没有那么重要。住家好的也有例子,一个去澳州的女孩子就比较幸运,住在一个自己是博士的单身退休女教授家里,孩子们都各自成家了,这个女教授就象看孙女一样,每晚辅导她功课,晚饭后两人出去散步,每天接送孩子,每月的费用大部分都买东西或什么的返还给了这个孩子头上。所以孩子的进步特别快,自己对以后的大学目标也很有信心。不过这只是个例,不构成建议。

  另外有一点还是要说的,我们住在住家,是有合同约定的,不是白住的,除了孩子生活方面需要自己加强之外,也要有自己的权利意识,没什么不好说的,毕竟我们也是付钱的。

  在住家的联系方面,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第一次由中介联系后,以后就自己和住家联系了,中介再也不管了。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省钱,但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了。二是在美四年都由中介帮忙联系,中介会找一个管理机构对孩子进行专人跟踪服务,包括定期与住家和学校沟通,定期去看孩子,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包括义工等,就等于在那里放一个父母的代理人,定期向家长报告。不过这个需要一定的费用。我认为当然是值得的哈。不知道住家问题上有没有说明白,希望大家各说各的哈。

  三四类都差不多,都是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只是住有哪不一样,这类比较适合父母不太放心,需要有人管理或孩子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弱,好处是有人管,有人送,比如周六周日这类日子需要出去活动比赛之类的孩子,住家可能没空,寄宿学校很难接送,而这样管理的就会有人专门接送;集中管理的孩子晚上上网游戏之类的会有控制,这个大家参考着看。

  第五类孩子自己一个人租个房子估计我们随便哪个家长都不答应。

  美国高中申请建议六、关于安全问题

  总体来说,美国的治安是很好的,这个在美国久住的应该更有发言权,我只是稍带说一下。我的感觉是美国的文明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一般来说,美国人大都友善,喜欢帮助人,据去年一位女孩子回来给大家作小范围演讲时也说到,她有一次下雨时没带伞,在等公车,一位美国妇女路过时,就一直给她撑伞到公车过来,她说这么温馨的事在国内是没有过的。不过这在美国应该是常态。女士带着重物,一定会有人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之类的。不过客观来说,各地还是有一点差别,就像我们在国内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正常的安全意识还是必须的。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根据一些朋友的转述,有些还是要注意的,比如即使在波士顿,有些街区隔一条街,这边非常安全,另一边就不一定了。比如在费城,一些老街区特别黑人多的街区特别乱一些(没有歧视黑人的意思),让孩子在外少乱走。一位老美(可能年纪比较大的原因,观念比较老),认为有几个地方(不点地名了)孩子到那里读书是不可想象的,我后来问了几个家长,他们说那几个地方治安很好。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在发展变化的。但同时,这也并不说明可以放松警惕,我们曾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的一个艺术馆看展览,一位老者就过来,很严肃地告诉我们,不要把背包背在后面,要放在胸前。这说明老外对安全也是非常重视的。

  以上是总体安全,下面说说学校安全。学校安全就是关于学校的一些必要的规定的遵守之类的,在校期间酒是一定不能沾的,但听说有些美国孩子喝酒,那是他们的事,因为那是他们家,不是我们家,我们喝酒后果很严重,不光喝酒,酒瓶都不要去碰。关于网络,有的美国学校对网络管理很严,学校交作业都有专门的网络,大家都听说过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反正差不多,学校有学校的网络和邮箱,不要混用。关于版权,这是我们中国人最不注意的问题了,中国盗版太多,也很随意,不过听说有的孩子在网上随便下载OFFICE软件和影片而被开除和追责的情况。特别是国内一些盗美国版权的教科书不要带入美国,美国的教科书奇贵,一本书上百刀,有的家长为了省钱,在国内买盗版书带去用,可是要吃苦头的。

  关于开车,据说孩子到高二应该是17岁就可以开车了,但开车的线路是固定的,就是学校到家这条线路,其他地方可能是不容许开的,反正我们不要开车就是了,省事一点(土豪子女除外)。总之一点,仔细阅读学校的制度,认真遵守,美国是个法治的国家,和中国不同,只要认真遵守规定就没有问题,不要把国内的一些想法带去,认为这样那样方便就可以,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会让孩子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有的家长会说,大不了我回国。对,不过那过去干嘛呢?花那么大力气过去?有一点我认为还是要特别提醒一下,也许不是事实,据说在某些城市的某些学校,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毒品可以从哪里买到。这就让我们家长极度恐慌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另外有的家长不喜欢黑人多的学校,认为黑人多比较不安全,也可能的,真实情况来看,黑人比白人和黄种人读书确实不容易集中精力,也就是比较会走神,不容易专注。不过有一点大家应该注意,私立学校每年少则上万刀的学费,一家好几个孩子,即使白人家庭也是一个负担,不要说黑人家庭,所以说黑人家庭能够读私立的,在黑人当中一定也是佼佼者。有许多学校黑人排名在前,并考入滕校的不在少数。所以私立学校相对公立学校,这个问题可以用更轻松的语调来谈。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