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现代教育报系列报道之一:教育转型 让每个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现代教育报系列报道之一:教育转型 让每个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5-08-05 18:00:26阅读:34

  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北京从去年推出了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措施,致力于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凸显教育民生观。均衡发展带来的是教育的深度变革,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积极思考、共同解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去培养学生”这一课题﹐把握育人的五个原则:1、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3、尊重学生个性;4、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5、全面评价学生12年学习。教育改革谁来改?如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难题,长远推动教育水平提升?智慧在基层,活力在学校。
“5月21日,我有幸见到歌唱家龚琳娜,要概括对她的印象,一个‘真’字足矣……”写下这段采访稿的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学生黄可,进入高一,她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激发,在世纪讲堂、跳蚤市场、政协座谈会乃至全国两会的活动现场都跃动着她的身影。黄可入学不久,很快就摆脱了以前青涩、害羞的个性,一手创办文学社、挑起小记者社的大梁……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营造的自由氛围、老师对她的激励和指导、丰富多元的课程活动。她说:“以前,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不太自信,‘作家梦’对于我来说似乎遥不可及。来到这里,我的兴趣爱好终于找到了可以发光发热的土壤。”在二十一世纪的校园里,师生成为共同成长的朋友,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从固守“1班1课表”到定制“1生1课表”
教育不是制造标准件而是要培养独具个性的公民。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初中部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进行了“选课走班制”改革,尊重学生个性,为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而设计。谈起“选课走班”的出发点,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这样说,“原来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同时又有些学生‘吃不了’,选课走班分层分类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入校后,不再按传统做法分班,而是“选课走班”,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不同课程,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选课前一个班级一张课表,选课后一人一张课表。
为了选课走班制更好地实施,初中部设置了必修、选修、综合实践三大类共计135个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宽广平台。在星球地理、影视编导及摄影、艺术与生活、动漫、机器人、航模、服装设计、厨艺、柔道等专业学科教室中,学科教学贴近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为基础,增加说与做,减少讲与听,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
选课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走班激活了学生的发展潜能。蔡家悦同学兴奋地说道,“原来觉得自己很平凡,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潜在的喜好被激发出来了,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选课走班将教育细节落实到每位学生,深入诠释了“因材施教”的内涵,蔡家悦和她的小伙伴们都在这里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跨学科教学,上课像做游戏一样轻松好玩
教育就是要一点一滴打牢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然而,屡见不鲜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不但破坏了教育生态,还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与亦庄小学共同研讨,进行“全课程”教育实验,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全课程的教材和现实联系得太紧密了,春天来了,我们的教材也翻到了《春天来了》,里面有写春天的课文,有唱春天的歌曲,有画春天的图片,甚至连数学科目也和春天联系了起来。”苗智文老师是学校首批9名全课程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她说,自己能够感觉出来,实施全课程实验后,班里的同学很快乐,学习很轻松,孩子是真心喜欢学校。我随机询问了几位小朋友对上学的感受,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十分朴实,“学校很好玩,上课跟做游戏一样,还能学到东西。”
上课跟玩一样,孩子们是高兴了,可家长们却有些担心。针对家长的疑问,小学部主任喻淑双解释,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喜爱学习、习惯良好、活泼主动。他告诉记者,“‘全课程’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更不是放弃知识学习。”这种课程结构的改变,不仅学习内容极大拓展,学习方式也更加丰富,可以说是一种‘全人’教育。
立足国情、校情、生情,创设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
课程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品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立足“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课程目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课程规划,潜心研发校本教材。小学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结合,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初中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保证学生中考成绩,同时开设双语课程,为将来出国留学的学生做好铺垫;高中打造特色国际课程,为学生升入世界名校保驾护航;小初高共同开设中华文化课程、英语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实现十二年一体化衔接。
小学自编《公民读本》整合国家“思品”课程,借鉴国际公民教育方法,图文并茂地描述新时代世界公民的要求,以学生真实生活为案例,巧妙渗透德育。《博识》课程把各类必需的常识以主题呈现:一年级游戏课,二年级手工课,三年级趣味历史课,四年级趣味地理课,五年级理财课,六年级探究课。广而不深,以开拓视野为主,满足了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在学校开展的“我最喜欢的校本课程”评选活动中,这两门课程的得票数遥遥领先。
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打造小班高效课堂
师生在课堂上交流很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选择性较小……传统大班的弊病显而易见。小班教学改革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如今在教育领域已是极其普遍的做法。然而小班教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流于形式,小班教学的推进是否有突破口?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表示,“小班教学要实现的是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学生能力素养为主的转变。”换言之,把班级变小只是小班教学的外在,而其内在则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此,学校开展了课堂组织方式、教室座位排列、学习合作小组分组、小组讨论等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两位同学在讲台上一边操作三角形模型,一边解析着勾股定理,台下20多个学生和教师围坐成U字形,可以随时打断,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小组的两位同学同读一本书,轮流分角色朗读,合作探究文本内容,板演教学过程,人人走进文本,个个体验情感……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中,真正形成了“以生为本”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方式,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快乐体验、激情创造。
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长期以来,以分数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使许多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缺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进行了评价改革的积极尝试,采用过程性评价动态追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情况,小学一年级以“游戏通关”替代考试,小学实施积分卡兑奖制度,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真正唤醒了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学校依托“云平台”搭建了家校、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每一个教师都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导师和咨询师,“全员育人”“全面育人”落到了实处。
“学校改变了原来的我,又塑造了现在的我,这里不仅是我们的家,更是给我们展示机会的舞台。”丰富的课程、灵动的课堂、合理的机制、完善的硬件设施……像黄可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这里激活了潜能,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