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我校教师代表受邀参加“互联网+国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我校教师代表受邀参加“互联网+国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2015-10-16 17:59:44阅读:8

    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九月二十日,我校教师代表受邀参加了由北京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联合承办的“互联网+国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张岂之教授等相继发言。
    北京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旨在当今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拓宽国学教育的视野,促进国学知识的普及,共同探讨国学教育的新方法,从而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益的探索。
    我校自建校初,就确立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育人目标,我们深信出国深造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思想与技术,但是思想与技术绝不等同于灵魂。此次受邀参会既是交流切磋之机,亦是爱智求真,求索之行。
    早在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话就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 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 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
    我们回顾历史,知道无论是如鲁迅、胡适、梁实秋、林语堂、钱钟书、冯友兰等国学鸿儒,还是华罗庚、丁肇中、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世界级科学家,无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接受了纯粹而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远涉重洋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终成学贯中西的中华学人。
    我校在围绕塑造既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人才”育人目标上,苦心孤诣,确立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中西课程优势互补,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定位。在新技术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思考如何更好地创新国学教育也是每一位21世纪老师的职责和使命!
    在这样的育人目标和治学理念指引下,我校开创了国学教育在国际学校蓬勃发展的新思路。学校积极找寻有益于教师发展的渠道,积极带领老师走出去,带着知识归来,促进我校教育向更高方向发展。
    水清石出鱼无数;竹密花深鸟自啼。三十一年前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打动了数亿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海内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海外游子坦诚赤子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在国际教育探索实践的路上,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常常如同警钟一般响起在耳边。在国际学校强调中国灵魂的塑造需要魄力,但 今天,当21世纪学子行走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使者,强调中国灵魂的塑造,意义无需赘言。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不忘初心,愿行走在世界各地的二十一世纪学子永葆赤子中国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发言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