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学校(http://www.51guoji.com/)获悉:近几年,以英语为主要语言、采用英美教学方式的国际学校在北上广等越来越火,很多对中式教育抱有异议的学生家长开始瞄准这类学校。现在国际学校的数量总计597所,达到全球第一,在校生超过23万人。
具体来看,内地的国际学校分为3种。第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学校,是为在华工作的外交人员提供母语学校,如顺义国际学校,采用纯英文教学,不招收中国学生;第二种是民办学校,目前来看所占比重最大,是面向中外籍学生的私立双语学校;第三种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比如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北师大附中国际部、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等。
因为设施豪华、学费昂贵,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学校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媒体曾有报道称,为了净化空气和严控雾霾,有国际学校斥巨资在体育馆上加装气膜穹顶,而“传说中别人家的体育课”,以马术、高尔夫、射击等课程为主。
学费方面,目前第一类和第二类国际学校每年的平均费用在15万元左右,不包括申请、校车和餐饮等费用。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费用稍低,但从去年以来,录取分数线开始超过本部划线。以前只要学习不差、多交钱就能上,但现在家庭财力只是必备条件之一,成绩要够硬才能过第一关。
工薪家庭送孩子到“洋学校”念书
究竟是什么让内地家长青睐国际学校?在很多人来,跟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国际学校倡导的西式教育似乎为孩子提供了另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生,知道国内的基础教育是怎么一回事,想想看,你小学、初中读过的课文,有多少是真正明白且体会了其中的意思。说实话,我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再接受那种粗暴的填鸭式教学,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北京的曾女士是两个女孩的妈妈,前年大女儿要上小学时,她毫不犹豫地为她选择了国际学校,虽然学费有些“让自己咬咬牙”,但曾女士认为这笔投入很值。
有家长表示,传统学校学生太多,学校除了以班级为核心坚持集体主义之外,很难开展个性化教学,而国际学校学生少,学业上要求更宽松,不追求标准答案,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小李现在是北京十一学校的老师,他告诉,如今一些不错的公立学校也在进行课程改革,譬如走班制和课堂讨论等,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辨和讨论能力,而非单纯的学习知识点,但由于录取分数线高、名额受限等原因,一些学生转向了国际学校。
他还发现,以前多是富裕的家庭选择国际学校,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选择把孩子送到“洋学校”读书。留学规划平台的创始人张燕对此有更强烈的感受:“北京的国际学校一年总花费大概在20万元左右,最贵的达到36万,可是近两年接触的家长,有不少是真正的工薪阶层,以前非常少见。”
“现在的家长跟我们父母那一辈完全不同,他们不希望把孩子刻意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而是看重孩子自身的独特性,害怕社会磨没了孩子的特点。”张燕表示,有些家庭甚至拿出家中大部分收入为孩子交学费。在小李看来,有些年轻家长关于传统教育改革的愿望非常强烈,当他们发现愿望很难实现时,就选择走上一条昂贵的道路。
国际学校对家长有要求
“如果你认为有钱就能上国际学校,那是大错特错了。”现场一位招生老师表示,今年这位老师所在的学校准备招30个小学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发正式通知,仅是家长之间的口耳相传,就有二百多个孩子来报名,现在招生工作已全部结束。
“要求这些不到8岁的孩子纯英文作答,首先对语言就有一定的要求,然后孩子们被分成若干小组,由老师带领上一节课,期间老师会提问,同学们会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面试老师站在旁边,从个性和素质等各方面进行考评。”这位老师来自北京某知名国际学校,据传,很多明星的子女在此就读。
留学专家表示,国际学校的学习不一定比传统学校轻松,可以说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考察和侧重点差异很明显。
“比如面试,校方可能只要求学生数一堆手工折纸星星,你可以一颗一颗去数,但这种做法得分为零。它侧重考察你的创新和变通能力,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各种办法,如果角度新颖,即便没有得出正确答案,也一样会获得高分和好评。”
“有些学生看起来完美,但还是被我们拒了。我们更看重孩子的同理心、性格是否足够和善、对老师是否尊重等。”北京鼎石学校招生主任蕾切尔·贝尔(Rachael Beare)表示,现在很少有学生具备幽默感。“有研究证实,幽默感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二十多年的招生过程中,很少遇到哪份申请材料让我开心一笑,但我清楚地记得每个让我笑出声的申请。”
除了选拔学生条件苛刻,一些国际学校对家长也提出了要求。很多学校要求家长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当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更有想法时,要求家长与时俱进,以更包容开放的态度和孩子交流。
国际学校让中国学生拥有国际视野
作为一种非常小众的读书选择,国际学校究竟适不适合自己的小孩,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需要深思熟虑的难题。
北京二十一世纪学校英语教师表示,在国内选择国际教育,意味着基本失去了回归传统教育的机会,对工薪家庭来说,这一点风险很大。国际教育是极小众的道路,虽然近两年很火,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国际学校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一味实行宽松教育,跟西方大学一样,它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淘汰率很高。”马老师表示,那些被淘汰的学生,由于没有国内学籍,很难回到传统学校去,出路只有低龄留学一条路。低龄留学对学生考验更大,现在很多中国小孩被劝退,有的孩子回到国内补习一阵再出去,难度很大。
前文提到的曾女士,几年前在大女儿的选校问题上毫不犹豫地选了国际学校,几年后却在小女儿的问题上犯了难。“国际学校是纯外教管理,中文元素很少,几年下来我发现她对中国文化了解越来越少,态度上也变得很淡漠,现在都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一个对本土文化不了解的人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同,这一点我非常担心。”
“再者,现在中国发展迅速,跟美国的距离在逐步缩短,我们花费很大力气送小孩出国,可能最后还是要回到中国发展,到那个时候,我们小孩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曾女士说,她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培养同时拥有中国心和国际视野的小孩。虽然还在踌躇,但曾女士表示,她很有可能会把小女儿送到公立学校就读,等到高中或大学孩子的价值观基本成型后,再把她送到国外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