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 14:47:12阅读:16
翻开青岛赫德初中部校长李素香的简历,我被这一个个超具含金量的荣誉震惊到了。
作为西海岸新区基础教育引进的高端人才,李素香校长带领实验初中连续九年获得中考成绩全区第一;2013年兼任育才中学校长,其“一长两校”模式受到原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高度赞扬。
而今,在公立体系功成身退的李校长,决定再出发,来到赫德,探索国内、国际双轨并行体系,打造真正中西融合的高品质教育,做到成绩与能力并重,成就每个学生的完美人生。
1.为教育而来
“我此生就是为教育而来的,一辈子只喜欢做这一件事,这不仅是我的初心,也会是我的归宿。”
回溯38年的教育生涯,李素香校长感叹道。
还记得2004年的冬天,李校长临危受命,来到当时滨州有名的“弱校”清怡中学上任。
短短三年时间,把这所负债八百万、账面八毛钱的薄弱学校变成了“一位难求”的强校。
秘诀就是——改变课堂。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却真的在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前提下,让学校“活”了过来。
她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把课堂还给学生,独创让学生揭示问题、探索并发现规律、总结归纳学习方法、评价教学成果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现减负增效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再次爱上了课堂。
在她的带领下,那些曾经门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变为门门优秀,那些上课不主动的学生开始积极帮同学讲题,甚至还有些学生表示课堂内容“吃不饱”,希望老师可以给他们增加更多挑战和难度......
2011年,李素香校长出任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实验初中校长。
短短几年,再次创造奇迹,实现学生“自主+成长”的能力培养,学校连续九年获得全区中考第一的佳绩。
把“弱校”变“强校”,打造全区示范校,38年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让李素香校长的完美教育理念响彻齐鲁大地。
2.为创新而生
选择加入赫德,于李校长而言,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教育梦想的实现。
在李校长看来,“无论是哪种教育体系,教学的本真意义都是相通的。”
“当前,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全球视野和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必备素养。我们的孩子需要国际化,国际化教育也必将是顺应未来社会趋势的教育。”李校长说道。
正因此,赫德倡导的在国情、校情基础上兼容并蓄,实现国际化课程和本土化课程整合的理念,深深吸引着李校长,这是她选择加入赫德的首要原因。
同时,从事教育多年,她一直坚持教育不止于分数的评价,而是回归教育本真意义:学生能够从心底热爱学习,真正的获得“成长”,而非只有“分数”,教育可以真正地对一个人的品格产生正面而深远的影响。
这正与赫德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塑造人格”的理念相契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高品质的教育?希望可以在赫德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将赫徳学校教育理念与完美教育有效融合,实现教育理想。”
怀揣着对真正国际化教育的期盼,李校长开始了在赫德的实践之旅。
3.打造植根中国文化 面向未来的教育
为了实现心中完美教育的愿景,来赫德第一步,李校长就着手进行创新。
从课程体系,到课堂设置,再到活动丰富度等多方面探索,如何把中国文化用创新、现代和国际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赫德学子心中种下“中国灵魂”的种子,让学生们可以站在中国,放眼全球,成为国际化英才。
完善课程体系, 实现双轨并行
疫情之下,部分家长开始犹豫孩子未来升学方向的选择,一方面希望打好坚实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接受国际化教育,随时做好海外留学的准备。赫德初中部的国内、国际双轨并行,正满足家长们的需求。
“国内方向要明确国家课标及考试要求,国外方向要了解全球发展要求、以及如何顺利地衔接IGCSE课程,但不管哪个方向,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帮学生们夯实学术基础的同时,做到全面发展。”
“而且既然要为学生们做好两条腿走路的准备,我们就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所以,从去年暑假开始,李校长就组织教师培训、做新课改调研、教师集体教研等,并邀请集团总督学李振村等多位大咖为青年教师们做培训指导,帮助老师们提前了解一整个学年的教学重难点。
刚刚过去的寒假,李校长更是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再次带领老师们在年前就完成了下学期的学科课程以及ECA选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在提前备课的同时,李校长还要求老师们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学术上及时开展线上答疑,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
丰富课程选择,做有“中国心”的全球公民
“越是本土的国际化教育,越不能培养‘空心化’的国际人,任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格成员,都是扎根本土,又兼具国际视野和情怀的全球公民。”
为了帮每个学生打下扎实的中国文化基础,李校长提出丰富课程选择,在常规课程之外,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开发1-2门特色必修/选修课程,满足孩子们的多元需求。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省去家长们找兴趣班的困扰、节约学生的课外时间成本。
所以翻开赫德初中课表,书法、中医药等独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又非常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都赫然在列。
同时,戏剧、全球视野、设计思维、社会情感等在国际上大受认可的课程也是学生们的最爱。
当然特色课程远不止此,中学阶段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年龄段,李校长认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只有在健康之上的成长才是真正具备意义的成长,所以心理健康课程也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如果把知识比作源源不断的活水,那丰富完善的课程内容对学生们来讲就是将活水洒向大地的春雨,大雨滂沱,他们也终将汇成江河。
就像赫德官网提到的那样,“我们相信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唤醒与激活生命内驱,推动自我、外部世界和未来社会的连接,从而促进生命自在、自如、自然、主动的成长。”
实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李校长一直坚持的原则。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全面发展,当然这其中育人是第一位的。曾经在我带领学校考取了全区第一的时候就有电视台来采访我,我当时也表示,教学成绩只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一个副产品,我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只要做到了让孩子全面发展,成绩自然也会提升。”
这与赫德一直以来坚持的夯实学生学术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抓好课堂,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具体怎么做呢?
李校长表示,还是要坚持持续优化、创新“问题导学”模式,使其更加贴合赫德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首先,在课前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准备预习问题;
其次,老师也会提前预设重难点,并给出由五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这其中大概有一到两个问题是学生们通过自学就可以解决,也可能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们互相协作来解决,还有一到两个问题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既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辨能力,还帮助他们提升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对于不懂的重难点问题,他们也会高度集中精神来听课,所有问题在课堂上发生并解决,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课后几乎无压力,不需要熬夜写作业,学习效果还迅速提升,真正做到了能力与成绩并重。
写作间隙,我随机采访了几位赫德的中学生,不少学生表示,在赫德的课堂,他们不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赫德的课堂有一套很系统很有意思的学习方法,经过这一整套的学习方法,过往那些以为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的生动、清晰起来。
就像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写道的那样,“一个人求知的历程,就像是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霭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 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地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的清晰起来。”
课外活动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让喜欢艺术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让喜欢科学的学生有机会成为‘小爱迪生’”,李校长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国际化教育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因此,在学科竞赛之外,李校长还建议学生多参加一些艺术类的活动/赛事,接触好的审美理念,培养独立的艺术思维,这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正如许倬云先生说的:“我们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未见。” 艺术培养的右脑思维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等),正可以帮我们揭开这个未见。
还有演讲、辩论,作为一种课外活动,演讲、辩论对学生的培养是很多活动无法比拟的,除了学术能力之外,还有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
当然公益活动也必不可少。本学期赫德初中部的体育比赛、艺术节、文化节等不同内容会轮番上阵,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家校共育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给了我们足够的信任和期待,所以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家校沟通,确保把服务做好、做实。”
带着高度的服务意识,李校长在考虑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家长的担忧,把每个细节都做好成了她在赫德的坚持。
而且李校长强调,其实每个老师都应该有班主任思维,所以除了班主任之外,每个老师还会有一个导师的身份,每人会一对一负责3-4个孩子生活、学习、心理发展和生涯规划的全貌,每周沟通孩子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我们每月也会做一次家长问卷,梳理家长的问题清单,分析了解家长提出的问题,并个个击破,不断提升家长对赫德的满意度。”
写在后面
一直记得初次见到李校长时的样子,她身穿白色职业套装,盘着高高的头发,身材秀挺,精气神儿十足,周身散发着强大的气场,与后来采访,近距离接触她时感受到她不自觉流露出来的亲切温柔、谦和,既出人意料,又毫无违和之感。
自从开学,办公室里很少能看见李校长的身影,因为她不是早上六点半在操场上陪学生们跑操,就是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入校的走读生,亦或者是在不同的课堂内听课。
李校长非常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她希望学生们把“苦学”变成“巧学”,因此她经常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亲自到课堂为学生讲授学习的方法,日常在走廊,课堂上遇到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她也会第一时间上前询问,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解决思路和建议。
因此初中虽然是一个相对课业压力比较大的阶段,在赫德,学生们却从不熬夜,每日拥有充足的作息时间,学生们的脸上也从不见被课业裹挟的愁眉紧锁,他们拥有属于这个年级本该就有的阳光与笑声。
学生们从不熬夜,李校长却是每日都离开校园很晚,每日晚自习结束后,她或是会到寝室查看住宿学生的情况,或是会留在学校准备接下来的工作,每日离开都已是月明星稀之时。
“我不是完人,但我是个尽己所能追求完美的人。”这是李素香校长撰写的《完美教育》开篇第一句话。
从19岁踏上讲台,望着孩子们乌溜溜的眼睛和渴望的眼神,她就下定决心,要倾其所有,教好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将来都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如今,38年过去了,李校长初心不变。
关于李素香校长,还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奈何纸短,言不尽意,未来时日亦长。引用特级教师邱学华关于李校长的文章作为结尾:
“当今中国有经验的校长很多,但像李素香那样同时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能著书立说的还不多。李素香还在行进中,她散发出来的素香,将会越来越浓,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