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初到美国时候,五岁女儿上学前班,她英语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快速进步,这大概是因为每天在校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吧。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学校没有给她安排ESL老师,在美国大部分学校都有针对英语为非母语学生的补习课,叫ESL。当时我们也不懂,没有去问。另外我们在家始终只说中文,直到今天还是这样。从开始我就坚信一点,孩子英文要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去学和提高。当然,我会检查她的作业帮助她听写,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给她读过英文书。不过我每周都带她去图书馆一两次,从每页只有一两个大字的书开始,培养她阅读习惯,就从那时至今,女儿一直酷爱读书。
在女儿上一年级下学期时候,我们搬到另一个公寓。她也换到同一学区的另外一所小学。去了不久,她对我说,每个星期有几天她会专门去一个老师那里上数学课,我一听吓了一跳,以为她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去学校一问才知道是那个老师专门给她上gifted(针对资优生的)数学课。一年级结束前,她的班主任老师开始跟我们抱怨,说女儿有时上课不太注意听讲,然后老师又解释是因为课上讲的东西对她来说太简单了,并建议我们给她看三年级书。二年级一开始,她又进了英语的gifted class。从那时到现在,这个孩子在学习上从未让我费过心。
在适应新环境时候,人的个性比语言能力更重要,健康的性格会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女儿在美国成长过程让我相信这一点。至今我还记得那些年里女儿的一些趣事。
第一年上学的时候,女儿每天坐校车。下车的时候她总是要和那个看上去快六十岁的司机拥抱一下,我们从来没有告诉她要那样做。一年半后,当她转到新学校时,因为离家太近,所以再没做过校车。可是又过了一年多以后,我还记得是在一家大超市里,那个司机看到女儿,高兴地喊她的名字拥抱她,当时我都快晕了:过了这么久他居然还记得这个小人儿的名字!
刚来美国的时候,到了商店,女儿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玩具区,只要有小孩,她就和人家玩,说不出几个词的她会嘻嘻哈哈地和白孩儿黑孩儿在那里捉迷藏!在超市里,我站排结账,她跑到前面等我。等我去找她的时候,一看,小人儿和一个老太太聊天儿呢,不知道她说了什么,反正老太太笑咪咪地对我说:“Your daughter is so cute! I like her。”(你的女儿真可爱!我喜欢她。)
最有意思的一次,我拉着她过十字路口,当我们经过一辆停着的消防车时,她转过头大声地和里面的消防队员打招呼,里面坐着的几个彪形大汉也探出身,笑哈哈地和她说话。我当时都没听明白人家说的是什么,我问女儿:“你认识他们吗?”“不认识啊!”天,这也太热情了吧!
女儿小的时候好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shy”(害羞),让弹琴就弹琴,让唱歌就唱歌,从不害怕与陌生人说话。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就在她六,七岁的时候,我和她在芝加哥市中心,我找不到地铁站,又不好意思问,怕自己听不懂。我就让女儿问,她就会大大方方地在周围找个人问,直到弄清楚。
还有一次,我们在街上散步,她看到有很多人家在搞yard sale(庭院拍卖),就说:“妈妈,我们也可以搞一个yard sale,”我乐了:“傻孩子,我们又没有院子,怎么搞?”“我可以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里卖我不用的书和玩具啊。”我搪塞道:“也许警察不会让随便在那儿摆摊儿。”碰巧远处路边停了一辆警车,女儿说:“我去问问警察。”说着就一个人大大咧咧地走过去,我没有跟过来,远远地看到警察打开门和她说话,然后女儿跑回来,警察笑着向我挥挥手。小丫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警察说了,我可以,不要permission(许可证)。”
这下子我找不到理由了,周日的时候,我只好陪着她,在公园里铺一块塑料布,放几本书和几个玩具。她自己画了图标和价格。我跟她说:“这是你的事,我可不陪你。”我远远地看着她,给她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她第一次“做生意”的留念。一个小时过去,一件没有卖出去!我下令收摊,女儿悻悻然地跟着我回家。不过,她一转身就把这次挫折忘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那一年,女儿不到七岁。
我的女儿就这样勇敢乐观地在美国开始闯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