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过来人"呵护真的就好?

靠"过来人"呵护真的就好?

2015-12-23 09:27:32阅读:50

   每个人进入陌生地方的人,都希望有一个人能分享他经验,告诉他前方的路是否平坦。可是,有些经验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姜文说,有两种事应该尽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二是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这句话清楚明了的提醒我们,这世界上可怖的生物大抵也就两种,一种是“别人”,还有一种,是“过来人”。下面上海剑桥文理国际高中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美文,大家可以一起去听听他们的诉说:

  17岁的L,意外申请到了一个小众的出国志愿者项目。那是国外某NGO组织发起的志愿者团队,去印度山区里帮村里的孩子们新建学校,协助建立中小学教育体系。L下定决心要去,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功跻身志愿者行列。但是由于时间需要大半年,想来想去,L查阅了院系手册,发现可以申请休学一年,把这个项目做完,下一年再入大四。
  L于是去办手续。流程一切顺利,办到一半时,参加了一位已毕业学姐的职场分享会。行侠仗义的学姐听了L的事,硬是拦下了他手里已经签好字,准备投递校办的休学申请表。
  学姐:你越晚毕业,竞争越激烈。早一点踏入社会,就早一点抓住机会。况且,印度那么乱。
  L:可是我还是想去。
  学姐:听学姐的,我是过来人。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一点不假。我曾经以为这世界上最讨厌的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发现,“别人家的孩子”充其量只是挫伤我自信的小飞镖;这群阻碍你踏出下一步拥抱未知的“过来人”,才是真正摧残意志的夺命刀。
  他们分两种:
  有一群被生活吓怂了的过来人。畏手畏脚,战战兢兢,因为不具备做事的能力,只能靠好好做人来赚取资源。靠着一种鸵鸟式的生存哲学,他们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小半生,活到已经看见黄土,便误把几十年如一日的经验当成了智慧。
  还有一群善良得让人不忍非议的过来人。他们谨慎而孱弱,为人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不说一个“不”字,不放大一声分贝,拿着因为弱小而获得的美德和理智去质问你,与现实抗争,有什么用呢?
  孩子啊你闹什么闹,我是为你好。
  靠“过来人”呵护真的就好?
  有“过来人”的呵护,绝对可以活得不赖,娶好老婆,嫁好老公,生娃看大,打一份工,没有任何绯闻,没有一点噩耗,波澜不惊,除了不怎么甘愿,除了没体会过快乐。千千万万个“过来人”,长得好像一个人。在他们眼里,你性格里不屈不饶的闪光点,统统都是要人命的癌细胞。
  过来人是热心的伪医生,拿着“过来人说”这把刀,要把这些癌细胞一一剜去,给你填塞进讨好生活的哲学。
  孩子啊你闹什么闹,我这里有药。
  他不教你选择,不让你勇敢,不教你追求,不许你自由,他们未必不知道世界之广袤,却把自己的世界,活成了一条看得见尽头的单行道;
  他们未必不知道梦想之可贵,却教你如何亲手埋葬你的梦想;
  他们未必不知道生之意义,却教你活活把日子过成一潭死水。
  过来人们,我就问你们一句,你这么害怕跌倒,居然在教别人怎么站起来?你口中所说的那些危险的苦果,我猜你未必尝过,大多数情况下,你只是把道听途说的故事,编织成了一箩筐的假想敌吧。
  不如放我们一条生路。
  年轻的定义,除了年龄,还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姿态。山迢水远,岁月冗长,若有南墙,干脆去撞。
  南墙撞了会怎样,不要以为过来人们会知道,他们可能装过,但未必真的撞过。
  每当我对新事物唯唯诺诺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妈时常嘲笑我的话:看把你吓的,那点破事儿,做砸了又能怎么样啊。
  我颇为崇敬地看着她,心想,这个已经五十多岁的女人,居然没有成为一枚过来人,真好。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