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战争题材的诗歌

浅析杜甫战争题材的诗歌

2015-12-01 11:00:07阅读:44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命运是充满不幸的,他们的生活境遇常常成为诗歌创作的题材。因此,在灿烂的诗歌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篇章:有的写思妇的离愁别绪,有的写弃妇的幽怨苦楚,有的写宫妇的孤寂凄凉……但是,描写劳苦妇女的诗篇却是凤毛麟角。而诗圣杜甫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就创作了不少这样的诗歌,尤其是体现战乱中劳苦妇女生活的诗篇。

  当然,在杜甫的此类诗歌中,首先涉及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诗人一方面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从平乱大局考虑,忍悲含泪,勉励百姓应征参战。在这里,我们仅从人性、人道角度出发分析。

  我们姑且化用一下鲁迅曾说过的话:如果说在和平时期,劳苦妇女可以暂时坐稳了奴隶,那么,在战乱中,她们的处境就尤为悲惨,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让我们来看杜甫的诗歌反映了战乱所给予她们怎样的苦难——

  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新婚别》中一位新娘子对自己不幸命运的诉说: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诗歌以新娘的口吻写成,叙述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头天结婚,第二天新郎就被抓去当兵,新娘只得空守洞房!

  另外一首模拟妇女口吻写成的诗歌《捣衣》,这样写道: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眼下已经接近酷寒季节,戍妇不辞劳倦为丈夫捣衣,打算把寒衣寄向遥远的边关,而内心又分明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诗中妇人何等凄苦、孤寂无助!此诗深刻揭示了戍妇的怨愁。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著名组诗“三吏”中《石壕吏》所反映的当时妇女的境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诗歌中出现了婆媳两位妇女。老妇人的三个儿子都去戍城了,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苟且活着,她衰残之年不仅要承受丧子之痛,而且还要面对官吏的叫嚣隳突。而哭诉之后,官吏并没有高抬贵手,还是抓老妇人“急应河阳役”去了;另外一位年轻的妇人,此时已是年轻守寡,守着待哺的幼子,又衣不蔽体。这首诗中的两代人可以说正是当时战争所有劳苦妇女的缩影。

  是啊,战争不知夺走了多少个征夫的生命。诗人杜甫听到白帝城荒村野谷那被剥削的一无所有的哀哀寡妇的哭声,奋笔写下“戍马不知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也只有她黑夜独自品尝!

  我们知道,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由个人的不幸而想到劳苦人民的不幸,不仅对其寄予无限的同情,他还能把这种同情变成一种实际的人道的理解与默助。

  杜甫的另一首诗《又呈吴郎》同样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位贫苦寡妇由于战乱、诛求,孤苦无依、生活无着,不得已来到杜甫家扑枣果腹的困窘之况,而早已贫苦交加的诗人却未加以阻止: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戍马泪盈巾。”

  这位妇人的孤寡、贫困、衣食不足而无法计荣辱的状况,不正是战乱带来的恶果吗!

  值得注意的是,战争带给女人的不仅是孤寂凄苦的家庭氛围和心境,还有那实实在在的繁重的体力劳动。

  《遣遇》一诗中有“石间采蕨女,鬻菜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写的是诗人乘舟去往湖南途中见闻和感受,由所见石间采蕨女,写道她们悲惨的遭遇:丈夫为多种徭役逼死,只得采蕨菜来纳税。而写得最直接、最具体的当属诗人漂泊夔州时写下的《负薪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这里描写了当地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现象,更形象地写出了妇女承受的生活重压和由于丧乱而年老不嫁的特殊情况,她们艰苦劳动,不仅要养活家人,更要供给官府;既要攀登上山砍柴,又要冒险兼做盐工。一般有强壮男人做的活,全由她们来承担了。时局动荡,男人多去当兵或已战死,她们不仅无夫可嫁,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

  这首诗,是对丧乱中妇女不幸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少见的。

  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其实,综观杜甫的这些战争题材都诗歌,不难发现,女人虽然没有走进战争,但却经历和承受了巨大的身心折磨和痛苦。

  诗圣杜甫之所以能够写出反映战争中妇女疾苦的诗歌,主要原因:一是他有亲闻亲见的生活积累,体验过妻离子亡的痛苦,在饥寒死亡线上挣扎过;二是具有忧国忧民的胸怀和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一个伟大的诗人,总是有自己独特成就而为他人所难以企及,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而且往往越是在自己处境艰难之日,也就正是最深切地关心百姓之时。——也许这就是艾青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所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深刻反映现实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疾苦方面,杜甫在文学史上是最为突出的。而描写战争中妇女的悲惨遭遇这一点则更为突出。

  战争是残酷的,在崇尚和平的今天,重读杜甫的这些诗歌,仍具有永恒的警示作用。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