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物理

生活与物理

2015-04-07 09:42:18阅读:170

   物理教师 李馨

  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我们学习物理有什么用啊?学习数学我可以用来算账,学习语文、历史我可以和别人侃大山,学习物理生活中哪里用得上啊!是啊,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物理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探索,让同学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去了解掌握这些规律确实不很容易。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物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都联系紧密的自然学科,随着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个人更好生活的途径。懂得了很多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你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相机,可是,你有没有发现,那个昂贵的镜头并不是普通玻璃的透明的感觉,而是表面涂有反射淡紫色光的一种膜。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么?其实,这就是物理上的增透膜。生产高级相机的厂商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在镜头表面涂增透膜,如果不使用增透膜,镜头内部的反射就会破坏原有的影像,使之产生重叠,甚至有时侯会毁掉你的相片。
  那么,增透膜用了什么原理呢?其实这正是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所讲的光的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发生在两列频率相等的光相遇后的现象,相遇后的两列光有的地方会变得更亮,有的地方会使光强变暗。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即反射光与入射光相位恰好相反。(1)若光直接由空气垂直射到玻璃镜头的表面时,反射光将直接与入射光相遇发生干涉相消,反射光抵消一部分入射光,使透射光的能量减少。(2)若在玻璃镜头表面涂上一层薄膜,使它的厚度等于光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当光再由空气射向镜头时,由于薄膜两个面的反射光均有半波损失,膜后表面的反射光比膜前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恰好相差半个波长,此时产生干涉相消的不是反射光与入射光,而是薄膜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光相消,即相当于增加了透射光的能量。
  你可能还会好奇为什么照相机的膜是淡紫色的,这是因为照相机底片对波长为5500埃的黄绿色光最敏感,它要消除波长为5500埃的这种色光的反射光而增加它的透射光,其薄膜的厚度只能是这种色光在薄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当反射光在原来白光中少了黄绿色光后,镜头就会呈现出淡紫色。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等;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