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BBC!幸福可以是这样 ——西外师生的英伦时光

嗨,BBC!幸福可以是这样 ——西外师生的英伦时光

2015-09-01 16:45:16阅读:77

   上海的暑假总是伴着漫长的高温与必然呼啸登场的台风,西外学生的世界之旅渐行渐远,读书行走的充盈将国际教育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师生们穿越巴黎和伦敦、穿越纽约、波士顿和康科德,穿越教会和国家,穿越诗歌、哲学和科学的交集带,然后回归到不忘初心的校园,他们说:还是这里,我的港湾。

  英国的游学项目是西外“世界教室”大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总校长林敏博士在创办西外的十年践行中,也不断将英国教育的精髓渗透到西外核心课程的各个板块里,对西外的师生而言,去英国交流并非是“去别处”,更像是“回归与寻溯”,英伦文化是古典与先锋的完美结合,浮华与朴素的交融汇通,欢呼与冷嘲的复杂呈现,无论是莎士比亚式的复古经典,还是哈利波特式的魔幻风靡,都让师生们深度学习、比较与流连。
  在BBC的纪录片引起关于中英教育比较热议的时候,在整理书包开学之前,让我们伴随西外师生的暑假心得去探寻幸福教育的真相吧:
  工作室教学,主副并举、因材施教
  在英国,初中阶段(GCSE)以英语、数学、生物、物理和化学为五门必修课,此外学生可以另选三门副科进行学习。而在高中阶段(A-Level),则可选择四门科目进行学习,丝毫没有主副科的限制,每个学科几乎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和工作室。
  英国崇尚的教学理念是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会在不同的领域有自己的天分,没有孩子会成为一个全才。英国的教育鼓励孩子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发展,在确保孩子们初中阶段学习到了生活必要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知识后,从高中开始彻底摒弃全才教育的方针,转而减少孩子在成才道路上的阻力。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这也正是西外教学的特色,难怪这些学生进入了功能各异的工作室,和来自西欧、东欧的其他国家的学生都能很快融合,同老师、导师和助教很快打成一片,在西外的国际课程体系里,这些并非是如BBC纪录片中那样的难以适应甚至针锋相对,西外的孩子,从幼儿园就适应了中西融合的智慧学习生活法则,暑校Lucton School的英式特色课程,对他们似乎只是一小段飞行的距离。
  但是,英国的私立学校通常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Lucton School暑期学校项目中,除了重要的英语学习以外,主办方还精心设计了英国日常教学的体验课程。因此,我们的学生也亲自感受了纯正的英式艺术、体育、戏剧、音乐、化学等课堂,他们在这些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艺术课的课堂中,我们学生的创造力被彻底地释放了,英国艺术老师时时刻刻都在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材质、从丰富的角度进行艺术创作。学生们的作品天马行空、对着范本创作出来的画作也完全没有临摹的痕迹,而是极尽想象之能,加入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思考。同样的,在戏剧课程中,老师们也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这位老师是电影《哈利波特》的影视指导,非常的有大师范儿,在学校的剧院,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道具,鼓励学生们在舞台上用不同的套路展现自己的风采,孩子们在戏剧工作室里,寻找自己的角色、台词和道具,在舞台上修正、转换、终结和开始自己的别样人生,看着学生们越来越纯正的英式表演,感触颇深,这真的更像是对心灵发问、校正灵魂的仪式。
  英国的化学课也别有一番风味,整体的教学策划都以实验为主,极富探索精神。每一个孩子都要动手做实验,而实验的时间要占教学时间的50%左右,真是实践出真知的典范。在有着307年历史的古老教室中,透过玻璃器皿中的斑驳色彩,不难看到学生们求知的执著眼神。这个教室,是英国教育的缩影。古老的建筑却引领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轻松的氛围却崇尚着质疑与真理,一丝不苟的严谨却有着对创新、探索和打破常规的追求。历史的沉淀造就了今天的英国。
  奔跑,不仅要有体能,还要有爱
  在暑期学校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还参加了多项体育运动,包括马术、游泳、篮球等。在英国经历马术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在与马术老师的闲聊中,我问起为什么Lucton School要教授马术,要知道在英国养马是非常昂贵的,而提供马术课程,除了要养足量的马以外,还要建造马场、招聘教师、定期维护,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马术老师的回答对我颇有启发:“马术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更是包含了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马是有感情的,而马术真正的奥义,在于骑手与马的沟通与协作。通过马术这项运动,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与自然接触。”
  这一切都在马术课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骑马之前,每一位参加马术课的同学都要与老师一道抚摸马背,与马说说话。这仿佛是一种仪式,孩子们知道马儿听不懂人话,但是他们相信马有感觉,可以感受到信任和友好。“仪式”完毕后,小骑手们要亲自参与刷马、梳理马毛并且用专门的器具清理马蹄里的泥。这一整套程序大概要二十分钟,占整堂课的三分之一,但却必不可少。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与骑马一样重要。看到来自我们国家的孩子羞涩地不肯去参与这些繁琐的细枝末节的时候,我决定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去体味骑马的奥义,去感受人与动物的相处。英国人,把这种相处,叫做爱,叫做Love。
  同样的精神,还存在于日常的活动之中,比如篝火晚会。在暑期学校中,我们不止一次地走进学校后山的树林,找一篇空地,燃一堆篝火,在木棍上插上棉花糖与生肉,品尝起自制的烧烤,体验近似野人的生活。第一次篝火晚会,着实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我,对发达国家的“落后”感到无比的震惊,虽然这样的自然生活有着瓦尔登湖式的诗意的美,但是能抵御被网络和信息吞噬的诱惑吗?然而,通过足以温暖人心的火焰,我看到的是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刹那间,我心中充满了感动。走进树林深处的路上,我看到树上一只只小小的木屋,心中颇感诧异。后来从主办方处了解到,这是小学部森林课(Forest Lesson)中小朋友们搭建的鸟屋。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葱葱绿叶之中,少了几份刻意为之,多了几分爱与从容。
  千年古堡与小木屋便利店,历史文化和创新的融合
  这次在英国,我们得以参观了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在莎翁的故居中,他亲手撰写的戏剧在日复一日地演出,我们还探访了牛津、巴斯、华威城堡等地以及风情淳朴的古老小镇,看到了英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然而,在这一个对历史近乎痴迷的国度,却仍然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孩子们进行创新。Lucton School逾百年历史的宿舍楼外,正对着正门的是一座2010年建起来的小木屋。屋子并不起眼,一如它看似稀松平常的门牌“Lucton Innovations(Lucton创新工场)。这是学校的便利店。这家普普通通的便利店究竟为何会得到“创新工场”的名字呢?从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感到十分好奇。
  之后,我才从学校老师口中了解到,这是一家由Lucton School在校高中学生创办的公司,而名为“Lucton Express”的便利店,是他们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木屋价值1000英镑,是由创始学生牵头,向家长们以1英镑每股的价格售出了1000股股份募集到的资金。那位创始人是Lucton School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他叫羊曦,也是这次项目的组织者之一。自2010年起,学校商店就年复一年地由学生自发地运营着。而这家便利店,还仅仅是他们的第一个项目,Lucton School创新工场还准备开一家学生自营的咖啡馆、一个跳蚤市场并把经营所得的利润都用来实现第四个也是最终的项目——投资学生的发明创造、创新想法或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
  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他们都收到了老师、学校和家长群体的多方面支持。整个项目规划由创始人和教授商科的老师一同完成。而英国的教育所鼓励的创新远远不止商业的范畴,在伦敦的学习行程中,我们还一起深入参观了离唐人街不远的伦敦凯师学院。这所大学在科学上的创新令人瞩目。比如,1962年,就在这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对人类基因工程的推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创新在英国教育中,除了存在于科技与商业,还覆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伦敦大学联盟的另一所创始院校,伦敦大学学院(UCL),也孕育了各个领域的泰斗,印度的民族领袖圣雄甘地就毕业于此,他引领了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走向和平独立。而UCL的创世理念也竟然是惊人的“无神论”,在英国首先开始接纳女性和非基督徒。在这些方面,英国教育都持续地去推动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平等博爱的进程。
  看着学生们在凯师学院的喷泉和雕塑前散步谈心,并且眼眸里燃起了真正立志求知的星火,和渐亮的路灯融成一种美妙的光晕,心里会弥漫起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Gamification,一场三小时的创业游戏,
  这次的暑期学校过程中,学生还有幸参与了一次由主办方欧泊教育和英国合作方Lucton School共同举办的一次商业竞赛,他们称之为“一场三小时的创业游戏”。竞赛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商业原理、头脑风暴、市场分析、营销战略、财务预算和企业家精神。这场竞赛让我再次看到了西方教育非常务实的一面。
  与以“实践出真知”为根本的化学课堂如出一辙,商业竞赛学生的参与度出人意料地高。大概是西外学生很早就在课程中适应了“西外小银行”的项目学习和运营,所以他们对只有商科大学生才接触到的名词和概念并不陌生,甚至振振有词,自成逻辑。竞赛一开始,学生们就自由分组,在基础的商业原理介绍后,每一个团队就共同协作提出“创业想法”,然后与导师们一起,完成SWOT和PESTEL分析,空间规划制定营销方案,做出财务预算并且展示自己的成果。“蓝海、红海、SP、无缝营销、空间规划”等一连串的商业术语在竞赛中迸出,这也将随行的文艺老师听得叹为观止,而创业游戏能提供的试错空间,是放手让学生勇敢尝试,大胆出错,快速更新,屡败屡战,从而从一两次小的胜利开始逐渐获得创意自信,学生们的潜力在实践中被彻底地激发,相继展现出了成功者的素质。正如商赛中对企业家精神的描述“开放、坚持、态度、领导”,孩子们收获的精神是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我相信这就是实践的意义。
  看着冠军组中国学生拿到奖品后开心的笑容,Lucton学校的主管老师Mark也十分好奇,他印象中的中国孩子不会这么活跃与开放,甚至上一届的日本和韩国学生也还是亚洲式的拘谨与神秘,当然还没有去过上海的Mark短时间内很难理解这批学生背后的教育奥秘:孩子们很早就融入了西外十五年一贯制的多元国际课程体系,批判性思维、罗伯特议事规则、非暴力沟通、思维导图、逻辑学、西外小银行、西外书舍、空中花园、YQ传媒、模拟联合国等等,诸如这些几十门由创新实验室师生共建的经典课程和社团早就将教育的学科界限、师生距离甚至语言国界击破,寄宿制且环境空间优美的西外给了学生一个“造梦空间”,学校后面小树林里每年秋天都有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山的外教和孩子们绘画写生、篝火晚宴,也有“根与芽”组织支持师生共同劳作的的开心农场,淀山湖的轻波碧水下有孩子们帆船训练的水痕和帆影,天马和佘山高尔夫课程基地也走出了挥杆世界的选手……孩子们学习行走的记忆留在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一望无垠的敦煌戈壁,乃至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草原,所以在英伦,这一场三小时的创业游戏,只是检验西外学生情智双修的一段小闯关:融合、挑战、激情,且幸福。
  这不止是游戏,这就是教育。
  应该是这样,何必太多范式与拘囿呢?卢梭说“把时间白白放掉”,在闲暇中韬光养晦,在天马行空的自由里根据自己的想象开始创造,进入“心流” ,在留白中游戏,教育需要留白。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BBC!教育的行走是无国界的
  Lucton School有一片很美的运动场,那是一块山顶的伊甸园。天静昼长的时候,云色旖旎,似乎听得见迷迭香、矢车菊和麦草勃勃生长的声音,晴朗的夜间躺在草地上可以看到很好的星星。
  在星夜下最大的一个思考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教育”?两个国家的大教育环境确实迥异,但是体会到的更多是共鸣与交融,不同的时空,展现出的是同样多彩美妙的教育场景,学生们的正装晚宴更像是一个时尚开放的国际派对,那么国际教育,就应该是就是打破国界、融合文化,培养真正国际公民的教育吧。
  在与羊曦的相处中,我问过他一句话“你今后会回中国发展还是留在英国发展?”他给我的答复是“对我来说,都一样,这只是住处的区别。如果我在英国,我会有很多时间要花在中国,反之亦然。因为我觉得中国人或是英国人都概括不了我。我是一个国际公民”。这段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是的,我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太多中国人的影子,却也有许多英国人的风格。中国人三个字概括不了他,英国人也同样不行。正如西外总校长林敏博士所说,我们要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那么什么是国际化的人才呢?我想就是可以理解多国文化,乐于与不同背景的杰出人才一同沟通协作,可以随时随地落地生根,具备极强适应能力的,有着多重积极价值观的国际公民。他们的身上,展现出来的,是中国人的勤勉智慧和西方社会的开放包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建立一个环境,着力培养真正国际化的人才。我们在西外,希望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融西贯中的教育,给孩子们带来国际化的视野与经历。这必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也将为我们的国家,缔造未来的基石。
  在我们英伦时光的尾声,BBC的纪录片火热登陆,那种将中式和英式、游戏和教育对立起来的戏剧效果确实过于黑白分明,至少在西外和Lucton School的教学现实中是被颠覆融合的。
  为什么中国的学习不能像游戏一样吸引人呢?
  为什么英国孩子就一定是自由散漫呢?
  嗨,BBC!世界是圆的,孩子身上共同的天性决定着教育的共通之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真正的快乐学习是可以通过教学相长的奇点找到愉悦带,这样的探索,从古希腊的雅典时代到未来智能化将临,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和英伦那些有着灿烂笑容的朋友们,就是一种可以在找寻星光的长路上遇见的,幸福。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